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聚焦:自闭症儿童校园沟通困境及解决路径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4天前 | 3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与老师沟通存在诸多障碍。首先是社交互动障碍。自闭症儿童往往对他人的存在缺乏关注,难以与老师进行眼神对视。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他们可能不会像普通孩子那样注视老师等待指令,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摆弄手中的物品或发呆,导致无法接收老师传递的信息,沟通的第一步就难以达成。而且他们对社交信号的理解能力很弱,老师的微笑、点头等鼓励性动作,或者皱眉、严肃的表情所传达的含义,自闭症儿童很难领会,使得师生间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有效沟通受阻。

语言表达方面也问题重重。许多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有的甚至到了入学年龄还没有发展出有意义的语言,只能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想法等。即便部分孩子有一定语言能力,其语言运用也存在异常,常出现鹦鹉学舌般的仿说,比如老师说 “请把书拿出来”,他们可能只是重复这句话,而不是真正去执行动作。还有些孩子说话缺乏灵活性,不管场合和对象,总是重复相同的内容,难以根据老师的回应进行正常对话。

情绪行为问题也极大地干扰了沟通。自闭症儿童很容易因为环境的微小变化、常规的改变等产生情绪波动,如突然尖叫、哭闹、发脾气、自伤等行为。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安抚他们的情绪,根本无法正常沟通教学内容。而且这些情绪行为问题的出现往往比较突然且难以预测,老师很难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障碍,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采用 CBM 干预法,即认知行为疗法来解决。在社交互动方面,老师通过 CBM 干预法,从简单的眼神接触训练开始。利用自闭症儿童感兴趣的物品,如色彩鲜艳的玩具,将其放在老师面部附近,引导孩子看向老师的眼睛,当孩子做出眼神对视时,立即给予奖励,如小贴纸、喜欢的零食等。同时,老师会刻意增加与孩子的互动频率,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简单游戏,像传球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强化孩子对他人存在的关注和社交互动的意识。

对于语言表达障碍,CBM 干预法侧重于帮助孩子理解语言的功能和意义。老师会将日常指令进行分解,如 “把书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拆分成 “拿书”“放桌子上” 两个步骤,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让孩子理解每个动作与相应语言的关联。当孩子做出正确反应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针对仿说问题,老师会引导孩子在仿说后进行实际行动,比如孩子重复 “请把书拿出来” 后,老师辅助并鼓励他真的去拿书,逐渐让孩子明白语言与行为的联系,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

面对情绪行为问题,CBM 干预法首先帮助老师识别孩子情绪爆发的先兆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在情绪即将失控前会频繁跺脚。一旦发现这些先兆,老师立即采取安抚措施,如轻声说话、温柔抚摸等,同时运用认知重建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引发情绪的事件并不可怕,引导他们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例如,当孩子因为课间休息结束要回教室而哭闹时,老师可以通过绘本、图片等方式向孩子解释课间休息和上课交替的原因,让孩子逐渐接受这种常规变化,减少情绪问题对沟通的阻碍。通过长期持续运用 CBM 干预法,自闭症儿童与老师在学校的沟通障碍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