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自闭症儿童特定颜色排斥原因及星贝育园干预方案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2天前 | 1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闭症儿童对特定颜色表现出强烈排斥,可能与他们的感官处理异常、过往负面关联体验以及认知理解局限等因素有关。

从感官处理来看,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往往较为敏感或迟钝,颜色作为视觉刺激的重要元素,某些高饱和度、强对比度的颜色(如大红色、亮黄色)可能对他们的视觉神经产生过度刺激,引发不适感甚至生理应激反应,比如瞳孔收缩异常、视觉疲劳感加剧,进而表现出回避或排斥行为。从过往经验角度,若儿童曾在接触某颜色时伴随不愉快事件(如就医时白色环境带来的疼痛体验、某种颜色物品引发的惊吓),大脑会将该颜色与负面情绪建立神经联结,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排斥。而在认知层面,自闭症儿童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颜色对他们而言可能不是单纯的视觉信号,而是具有特殊 “意义” 的符号,若某种颜色超出其认知框架或无法被归类理解,就可能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排斥。

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针对儿童对特定颜色的排斥问题,运用 CBM(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老师针对性干预的方式进行改善。老师会先通过观察记录儿童日常对不同颜色的反应,建立 “颜色 - 行为反应” 档案,明确具体排斥的颜色类型及反应强度。例如,发现有的儿童看到紫色物品会立刻尖叫、躲避,便详细记录其每次出现此类反应的场景、持续时间等信息,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

在干预过程中,老师会借助 CBM 干预法的核心原理,从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两方面入手。认知调整上,老师会用儿童能理解的简单语言和直观方式,重新构建其对排斥颜色的认知。比如对于排斥紫色的儿童,老师会在其情绪稳定时,拿着紫色的毛绒玩具,以温和的语气告诉孩子 “这个紫色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同时引导孩子轻轻触摸玩具,让其通过触觉体验弱化对紫色的负面认知。还会利用图片、动画等视觉辅助工具,展示紫色在生活中的积极场景,如紫色的花朵、紫色的糖果等,帮助孩子建立 “紫色也有美好事物” 的认知。

行为训练方面,采用系统脱敏法逐步降低儿童对排斥颜色的敏感度。老师会制定从低到高的 “颜色暴露等级”,先让儿童在远距离观察排斥颜色的物品,如将紫色卡片放在离孩子 3 米远的地方,让孩子看着卡片,同时老师陪伴在侧,通过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给予小零食等方式营造轻松氛围,让孩子逐渐适应远距离的颜色刺激。当孩子在该等级下不再出现明显排斥反应后,再逐步缩短距离,如移至 2 米、1 米,直至孩子可以近距离接触该颜色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每当孩子有勇敢的表现,老师会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拥抱、贴小红花等,强化其积极行为。

老师的干预还体现在日常互动的细节中。在课堂活动里,老师会有意将排斥颜色以温和的方式融入孩子感兴趣的环节。若孩子喜欢画画,老师会在提供的彩笔中加入少量排斥颜色的笔,一开始不强迫孩子使用,而是自己用该颜色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图案,如用紫色画一个小太阳,然后对孩子说:“你看,紫色的太阳是不是很特别呀?” 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主动尝试拿起该颜色笔时,老师会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孩子用其创作,逐步消除对颜色的恐惧。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干预过程中老师会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随时调整干预方案。若在某一阶段孩子出现强烈情绪波动,老师会立即停止当前操作,采用孩子熟悉的安抚方式(如听特定音乐、玩喜爱的玩具)帮助其恢复平静,避免因干预不当加重孩子的排斥反应。通过这种耐心、细致且个性化的 CBM 干预结合老师持续的引导,许多自闭症儿童对特定颜色的排斥行为会逐渐减轻,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颜色,为其融入多元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