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攻克数学运算难题:助力自闭症儿童告别粗心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8天前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数学教学课堂上,特教老师们常常会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自闭症儿童在进行数学运算练习时,总是频繁地粗心大意出错。这不仅阻碍了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也让老师们和家长们深感困惑与担忧。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模式。对于数学运算所涉及的抽象概念,他们往往难以像普通孩子那样迅速理解和内化。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 这些运算符号对于他们来说,并非简单直观的含义标识。普通孩子可能很快就能理解加号意味着合并、增加,减号代表去掉、减少,但自闭症儿童可能只是机械地看到了符号的形状,无法将其与实际的数量变化建立有效的联系。这就导致在运算过程中,他们虽然能依葫芦画瓢地模仿老师的书写步骤,却因为对概念的模糊理解,常常在符号运用上出错,看似粗心,实则是根源性的认知不足。

从感知觉方面来看,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系统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孩子可能对视觉信息过度敏感,在做数学题时,会过分关注题目中的某个细节,比如数字的颜色、印刷字体的大小,而忽略了整体的运算要求。例如,一道简单的 “3 + 5 = ?” 题目,因为数字 “5” 的印刷颜色稍微鲜艳一些,孩子的注意力就完全被吸引,导致在运算时出错。而部分听觉敏感的孩子,周围环境中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声响,像窗外鸟儿的叫声、空调运行的嗡嗡声,都会干扰他们的思考,使其无法专注于运算,从而出现粗心的错误。

特教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在每堂数学课开始前,老师们会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比如,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加法,老师会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积木,通过实际摆放积木,让孩子们直观看到两组积木合并后数量的增加,然后再引入相应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概念联系,减少因概念不清导致的粗心错误。

课堂上,老师们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密切关注每个孩子的状态。当孩子在做运算练习时,老师会轻声提醒他们注意整体题目要求,引导他们不要被无关细节干扰。例如,老师会说:“宝贝,我们先看清楚这道题是要做加法还是减法,再看数字哦,不要被其他东西吸引啦。” 同时,为了降低环境噪音对听觉敏感孩子的影响,老师们会选择相对安静的教学空间,还会准备一些降噪耳机,在必要时让孩子佩戴,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为了增强孩子的专注力和细心程度,老师们还会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小游戏。比如 “数字找茬” 游戏,给出两组相似的数字算式,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仔细观察的能力。在孩子完成数学运算练习且表现良好时,老师们会给予及时且丰富的奖励。一个大大的微笑、一句热情的夸赞 “宝贝,你这次做题好细心,全做对啦,太棒了!”,或者奖励孩子喜欢的小贴纸,这些积极的反馈能强化孩子细心做题的行为,让他们逐渐养成专注、认真的运算习惯。

在星贝育园特教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在数学运算练习中的粗心出错情况逐渐得到改善。他们开始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在运算时也能更专注、细心,数学能力稳步提升。每一次孩子正确完成一道复杂的运算题,都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闪耀进步,也见证着星贝育园特教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与专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