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社交场景中,玩笑话如同调味剂,能轻松营造愉悦氛围,增进彼此间的互动与亲近感。但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理解玩笑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凭借长期与自闭症孩子相处的经验,深入探究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自闭症孩子的思维模式较为刻板和具象,这使得他们对语言的理解通常停留在字面层面。以星贝育园的课堂场景为例,当老师开玩笑说:“今天教室里怎么像花果山一样热闹。” 普通孩子能迅速理解老师是在形容教室嘈杂,如同孙悟空的花果山般喧闹。然而,自闭症孩子可能会纠结于 “花果山” 的实际地理位置,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西游记》里那个特定的场景,无法将其与教室的嘈杂氛围联系起来,从而难以领会老师话语中的玩笑意味。他们在面对语言信息时,缺乏灵活转换和抽象理解的能力,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解读每个字词的常规含义。
在社交感知方面,自闭症孩子存在显著的障碍。理解玩笑往往需要敏锐捕捉说话者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线索,这些线索能辅助判断话语的真实意图和情感色彩。在星贝育园组织的一次课间活动中,一位同学笑着对自闭症孩子小辉说:“你跑步的样子像一阵风,都快把我吹跑啦!” 正常孩子能从同学的笑容、夸张的表述以及欢快的语气中,识别出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小辉却只是专注于对方说的 “像一阵风”,没有留意到同学丰富的表情和轻松的语调,无法感知到其中的幽默成分,因而对这句玩笑毫无反应。
语言理解的局限也是关键因素。玩笑话常常包含隐喻、双关语等较为复杂的语言形式。在星贝育园的阅读课上,当读到一篇故事中 “小明的脑袋像个装满知识的宝库” 时,普通孩子能理解这是在夸赞小明知识丰富,并非指脑袋真的是宝库。但自闭症孩子可能会困惑于脑袋怎么能是宝库,难以理解这种通过比喻来表达的幽默和夸赞。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更多集中在直接、明确的表述上,对于这种具有隐含意义和模糊性的玩笑语言,理解起来十分吃力。
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老师们会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自闭症孩子理解一些简单的玩笑概念。例如,老师会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配合简单的玩笑话语,反复演示给孩子看,让他们逐渐明白玩笑的表达方式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尽管自闭症孩子在理解玩笑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但通过学校的持续努力和针对性引导,他们也在慢慢进步,朝着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