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星贝育园这个全托式的成长空间里,CBM 干预法像一把温暖的钥匙,开启自闭症儿童认知世界的大门。这里没有冰冷的教具与刻板的课程表,而是把 24 小时的生活日常,都编织成了生动的学习画卷。
晨光微熹时,老师会半跪着牵起孩子的手,指尖轻触育园厚重的木质门扉:“宝贝,摸摸这扇大门,它摸起来是凉凉的、硬硬的,这就是我们的‘家’—— 星贝育园。” 当孩子的手指无意识划过门上凸起的雕花,老师立刻用毛绒小熊玩偶轻轻触碰孩子掌心:“哇!小熊也想和你一起探索大门呢!” 这种充满童趣的互动,让孩子在触觉与视觉的双重感知中,慢慢建立起对 “空间” 的最初印象。
餐食时间,餐桌上铺着印有蔬菜水果图案的餐垫。老师端起温热的南瓜粥,用卡通勺子舀起一勺:“看!这是会发光的‘小太阳’粥,闻起来甜甜的,尝一口,暖暖的感觉会跑到肚子里哦!” 有的孩子抗拒勺子触碰嘴唇,老师便握着孩子的小手,把粥轻轻点在孩子手背,再笑着舔掉:“原来粥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呀!” 日复一日的温柔引导下,孩子们不仅记住了食物的名称,更学会主动用手势指向想吃的餐盘。
晚间洗漱时,老师将会 “吐泡泡” 的牙刷塞进孩子掌心:“小牙刷在跳泡泡舞,我们和它比赛,看谁能把牙齿刷得白白亮亮!” 当孩子胡乱挥动牙刷,溅起的水花沾湿了衣角,老师反而笑着用毛巾模仿小雨滴:“哇!你创造了一场牙齿小瀑布!” 在这样充满趣味的互动里,孩子逐渐理解 “洗漱” 的动作意义,甚至会在睡前主动去拿自己的专属牙杯。
深夜值班的老师会轻轻掀开孩子的小被子,握着孩子的手触碰柔软的棉被:“这是云朵被子,它会保护我们做甜甜的梦。” 当孩子无意识攥紧被角,老师立刻用绘本里的星星贴纸贴在孩子手背:“你抓住了一颗小星星,它会一直陪着你。” 这种将抽象安全感具象化的方式,让孩子在睡眠中也能持续积累对 “物品与情感联结” 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