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贝育园,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又意义非凡的工作。这里的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有独特的内心世界,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至关重要。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是有效沟通的基础。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往往对某些事物有着强烈的专注和独特的感知。比如,有的孩子对旋转的物体着迷,有的则对特定的声音极为敏感。在与他们沟通前,需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以便找到沟通的切入点。像园里的小明,对火车模型情有独钟。老师们在和他交流时,就从火车相关的话题入手,询问他喜欢哪种火车、火车行驶的声音是怎样的。这种基于孩子兴趣点的沟通方式,能迅速吸引小明的注意力,让他更愿意参与到对话中来。
运用简单、清晰且重复性的语言是关键。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理解上存在困难,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过多的修饰词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在星贝育园,老师们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例如,在让孩子收拾玩具时,会说:“把玩具放进盒子里。” 而不是 “请你将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分类整理并放入对应的盒子中。” 同时,为了强化孩子的理解,会适当重复关键指令。比如,对正在玩玩具的小花说:“小花,把玩具放好。小花,放好玩具。” 这样反复强调,有助于孩子理解并执行指令。
非语言沟通在与自闭症儿童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星贝育园的老师在和孩子互动时,会格外注重这些非语言信号。当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时,老师会面带微笑,给予肯定的眼神,并竖起大拇指说:“你可以的!” 身体的接触,如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对于不太习惯眼神交流的自闭症儿童,老师会通过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来了解其需求。比如,孩子不停地指向某个物品,可能是想要那个东西,老师就可以顺着他的指向去确认并回应。
创造稳定、熟悉的沟通环境也非常必要。自闭症儿童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熟悉的环境能让他们感到安心,从而更愿意沟通。在星贝育园,每个教室都有固定的布局和装饰,孩子们每天在熟悉的空间里学习和生活。在沟通场景设置上,也尽量保持一致。例如,每天的故事时间,都安排在教室的阅读角,孩子们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听老师讲故事。这种稳定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预期,让他们更容易参与到交流活动中。
耐心和坚持是与自闭症儿童有效沟通的必备品质。沟通的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孩子们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并回应。在星贝育园,老师们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即使孩子没有立即给出回应,老师也不会放弃,而是不断尝试不同的方式。比如,在教小刚认识颜色时,可能需要多次重复相同的教学内容,经过数周甚至数月,小刚才逐渐能准确说出颜色的名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与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逐渐取得成效。
在星贝育园,通过了解孩子特点、运用合适的语言、借助非语言沟通、创造稳定环境以及保持耐心坚持,老师们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每一次成功的沟通,都如同在他们紧闭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窗,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内心,为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