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社会中,孤独症孩子如同来自遥远星球的 “星星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与这些孩子相处时,我们需要格外留意,避免踏入一些可能伤害到他们的雷区,来自星贝育园的专业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与孤独症孩子友好相处。
一、避免过度打扰他们的刻板行为
孤独症孩子常常会有一些刻板行为,比如不停地拍手、摇晃身体、按固定顺序摆放物品等。这些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我安抚和维持内心秩序的方式。当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切不可出于好奇或觉得不妥而频繁地去打断、纠正。例如,小明总是喜欢将玩具车排成一排,一旦有人打乱这个排列,他就会变得极度烦躁甚至哭闹。这是因为这种刻板行为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随意打扰会破坏他们内心的平静,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正确的做法是,在不影响孩子安全和他人的情况下,尊重他们的这些行为,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
二、不要强行进行社交互动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孩子的显著特征之一。他们可能不擅长主动与人交流,对他人的社交邀请也常常表现得很冷漠。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周围人千万不要强行拉着孩子去和别人打招呼、拥抱或者进行其他互动。比如,当有客人来访时,不要强迫原本在自己世界里玩耍的孤独症孩子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和客人问好。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紧张和抗拒,加重他们对社交的恐惧。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节奏,以温和、自然的方式慢慢引导,比如通过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或活动,吸引他人加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社交情境中。
三、杜绝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指令
孤独症孩子在语言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我们在与他们交流时,使用过长、过于复杂的句子,或者包含大量抽象词汇,他们可能很难理解我们的意图。例如,对孩子说 “把放在桌子角落的红色积木拿过来,然后去那边的架子上找一个和它形状相似的蓝色积木,再一起放到那个盒子里”,这样复杂的指令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困惑。相反,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清晰、直接的语言,一次只给一个指令,如 “把积木拿过来”。等孩子完成后,再给予下一个指令,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与孤独症孩子相处,需要我们多一份耐心、理解和尊重。只有避开这些雷区,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包容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