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宝典:关键技巧大揭秘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17天前 | 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效的行为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还能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生活质量。星贝育园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家长们总结了一系列实用的行为管理技巧。

深入分析行为动机

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进行有效管理的第一步。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往往有着特定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表达需求、逃避某种情境,或是由于感官刺激不适。例如,当孩子出现尖叫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仔细观察当时的环境和孩子的状态。如果是在嘈杂的超市里,孩子可能是对过多的声音和人群感到焦虑,通过尖叫来表达不适。又比如,孩子反复扔东西,也许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是对物体掉落的声音和视觉效果感到好奇。通过多次观察和分析,准确把握行为动机,才能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运用正向强化

正向强化是塑造良好行为的有力工具。当孩子表现出期望的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孩子喜欢的小零食、玩具;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拥抱、赞扬、鼓掌等。比如,孩子主动与他人进行了短暂的目光对视,家长要立刻给予热情的夸赞:“宝贝,你刚才和妈妈对视了,做得太棒了!” 并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孩子在课堂上安静地坐了 5 分钟,老师可以奖励他一个小贴纸。持续的正向强化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被认可和鼓励的,从而增加该行为出现的频率。

合理运用消退法

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如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哭闹不止,家长可以尝试消退法。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不要给予关注或满足其要求,保持忽视的态度,直到孩子停止哭闹。例如,孩子在商场看到玩具非要买,得不到就躺在地上大哭。此时,家长可以站在旁边,平静地等待孩子情绪平复,不要给予眼神交流、安抚话语或满足购买玩具的需求。一旦孩子停止哭闹,家长可以温和地跟孩子沟通,告诉他们哭闹并不能达到目的,若想要玩具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长期坚持,孩子会明白这种不良行为不会带来期望的结果,从而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优化环境设置

自闭症儿童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一个适宜的环境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在家庭和学习环境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比如,房间的布置简洁有序,避免过多杂乱的装饰和物品。在学习区域,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干扰。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环境,如有些孩子对光线敏感,可使用柔和的灯光;有些孩子喜欢特定的触感,可以准备一些柔软的布料或玩具。此外,制定清晰的日常作息时间表,并将其张贴在显眼位置,让孩子能够预知每天的活动安排,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秩序感。

制定明确规则

为孩子制定简单、明确、可执行的规则,并确保家庭成员和老师的执行标准一致。规则要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呈现,例如通过图片、简单的文字或示范。比如,制定 “吃饭时要坐在餐桌前,不能随意离开” 的规则,可以用一张孩子坐在餐桌前好好吃饭的图片来表示。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违反规则时,及时给予温和的纠正,如轻声提醒 “我们说好吃饭要坐在这儿哦”。长期坚持,帮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总之,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管理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细心与恒心。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结合正向强化、消退法等技巧,优化环境设置并制定明确规则,持续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渐改善行为,更好地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