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全年龄段揭秘:孤独症跨越年龄的 “共性密码”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18天前 | 1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为孤独症群体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成长与生活空间。通过对园内小孩、幼儿,以及接触到的成年孤独症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跨越年龄的共同特征。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最为显著的共同表现之一。在星贝育园的幼儿班,刚满 3 岁的阳阳正处于幼儿探索世界、建立社交关系的关键时期。然而,他却总是独自坐在教室角落,对周围小朋友热情的玩耍邀请无动于衷。当其他孩子围过来试图拉他一起玩玩具时,阳阳会紧张地推开他们,眼神游离,完全不与他人对视。这种对社交互动的回避在年龄稍大的小孩身上同样明显。8 岁的小宇在学校组织的小组活动中,虽然身处团队,却从不主动参与交流。小组讨论时,他只是呆呆地坐着,即使被老师点名发言,也是简单回应几个字,声音微弱,并且目光始终盯着地面,与小组成员几乎没有眼神交流。而对于成年孤独症患者来说,社交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也是孤独症群体的共性。在星贝育园的操场上,幼儿萌萌总是反复地推着一个红色的小推车,来来回回,乐此不疲。一旦有人试图拿走她的小推车或者改变她推车的路线,萌萌就会大哭大闹。这种对特定事物的执着和重复行为在小孩身上也有体现。10 岁的浩浩对数字有着超乎寻常的痴迷,他能记住大量的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整天嘴里念叨着各种数字组合。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其他知识时,他也会突然冒出一串数字,沉浸在自己的数字世界里。对于成年孤独症患者而言,这种特征同样突出。一个成年孤独症患者,每天上下班都要走同一条路线,即使这条路因为施工变得拥堵,他也不愿改变路线,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习惯。


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也是小孩、幼儿和成年孤独症患者的共同特点。在星贝育园,每当教室重新布置,幼儿们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比如,4 岁的可可会站在教室中间,眼神中充满迷茫,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不一样了”。年龄大一些的小孩同样如此,当学校更换了新的桌椅,小辉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成年孤独症患者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当他常去的商店改变了商品摆放位置后,他连续几天都拒绝进入商店,情绪低落。


在星贝育园,老师们时刻关注着这些孤独症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共同表现,用爱与耐心,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引导,帮助他们在充满挑战的生活中,努力适应世界,探索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