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老师们每天都和孤独症孩子们相处,深知外界对这些孩子存在着诸多刻板印象,同时也见证着孩子们真实的独特与美好。
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刻板印象
完全无社交能力:许多人认为孤独症孩子完全没有社交意愿和能力,是彻底封闭在自己世界里的个体。觉得他们对他人的存在毫无察觉,不会主动发起社交互动,也无法回应他人的友好表示。但在星贝育园,老师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景。一些孩子虽然在社交上存在困难,但并非毫无意愿。比如,有的孩子会在不经意间用眼神偷偷观察其他小朋友玩耍,只是缺乏主动参与的勇气和技巧。通过学校针对性的引导,他们逐渐学会用简单的动作,如递玩具,来尝试开启与同伴的互动。
智力低下:不少人觉得孤独症孩子智力普遍低下,无法学习新知识。然而,在星贝育园,老师们发现许多孤独症孩子在某些特定领域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有些孩子对数字极其敏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还有些孩子对图形和空间有独特的感知,在搭建积木或拼图时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专注力。他们并非智力低下,只是需要合适的引导方式来挖掘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行为不可控:外界常认为孤独症孩子的行为是完全不可控的,会无端哭闹、做出怪异行为。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往往是有原因的。在星贝育园,老师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孩子的情绪爆发或怪异行为,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变化、沟通不畅等因素。比如,教室里突然更换了一种新的清洁剂,味道的改变可能让孩子感到不适,从而引发情绪波动。只要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合适的环境和引导,他们的行为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的。
孤独症孩子自身的刻板表现
重复性行为:在星贝育园,常见到孤独症孩子有重复性行为。他们可能会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或者不停地开关门。这些行为看似机械且无意义,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自我安抚和获得安全感的方式。例如,当环境让孩子感到紧张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开始摇晃身体,仿佛在这种重复的动作中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固定的活动模式:孩子们对活动模式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天的活动顺序、使用的物品等都必须保持一致。比如,有的孩子每天进入教室后,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书包放在特定的位置,然后按照固定的路线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如果这个顺序被打乱,孩子就会变得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
执着于特定物品:许多孤独症孩子会对特定的物品表现出极度的执着。在星贝育园,有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自己的小毯子,睡觉要抱着,上课也要放在身边。一旦小毯子不在身边,孩子就会哭闹不止,仿佛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们,致力于打破外界对孤独症孩子的刻板印象,同时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调整自身的刻板表现。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支持,让这些孩子被更多人理解和接纳,让他们在更包容的环境中健康成长。